在北京,不管是公园,还是小区楼下空地,你总是能看到妈妈们带着孩子在练跳绳。
孩子会跳的还好,妈妈帮着数数、计时,加油鼓劲。还不会的,那妈妈脸上的表情可就复杂了,阴晴变化太快……
据说除了北京,全国各地小学生体育考核中很多都加入了跳绳这一项。在一线城市,甚至有专门的跳绳培训班。
作为去年一年级入学时还不会跳绳的“学渣”,到最近可以达到一年级120分满分的成绩,还是来写一篇文章分享一下。
我家特9小朋友,打小是个“小胖子”,运动方面一直比较弱。之前带他去运动和体能类的培训班上,比如北京某石体能、足球,甚至击剑,几乎没有一样是他能看上的。就算是勉强配合去了,一般试完课,问要不要上的时候,也都是直摇头。击剑课因为就在家楼下,钱都交了,过了半年一节没上(也有疫情因素),还是给退了……
幼儿园大班教跳绳,一年基本啥也没学,体育课能躲则躲。
因为是班里最小的同学,我们习惯了,也没太当回事。毕竟年纪小是事实,有些要求他现在做不到,过半年一年也确实做到了。包括跳绳这个事情,现在过了一年回头来看,也算是个例证。
所以,他直到9月份小学都开学了,也是勉勉强强能跳一个的水平,之所以说勉强,是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跳过去一个……这还是暑假练了练的效果,只是我们抓得并不紧。
9月下旬,老师突然通知国庆节后要做体育测试,包括跳绳、跑步等等。因为北方的冬天来得比较早,一般北京双11前夕就会来暖气,就是零下的天气了。所以10月测试虽然突然,但似乎也合理。
原本我们一直以为学校应该先在体育课上教一教、学一学,然后再测试。结果这个安排让我们一下子就紧张了。距离考试也就半个月,当时还不能连续跳!
好在半个月里面,从一个到两个连跳,再到国庆期间就能一次跳50以上,最后测试跳了90个,也算是说得过去了。一年级男生109个是满分,90个也能得到80分。
据说到体能测试的时候,孩子班里43个同学,还有五六个是不会跳的。另外就是我去学校操场边看过几次上体育课,每节体育课都练跳绳,不过就是男生、女生轮流跳两组,一次2分钟左右,老师并没有怎么教,只有个别的说一两句指导一下……
所以,跳绳这个事情,还真的是只能靠在家里学,在家里练了。
再后来就是到了今年因为五一以后,在家上网课。体育老师可能跟孩子说过一句最好每天练一练,也并不验收。
我就在家里打了张表做记录,当时差不多在一分钟100~120之间的水平,并且动作还略有欠缺,一分钟跳下来呼吸也调整得并不太好。
(当时总体是在100~120的水平,低于100的不算,有部分高的是在“计时”时略多给了他几秒,提升他自信用的……)
直到最近,我开始用了一款App给他记数之后,能跳到140+的成绩,最多跳了151个,这已经是小学一年级最高标准149个以上了,149个是120分。(这个App在后面有介绍,可直接拉到下面看。)
跳绳重要性
先聊一聊为什么大家都在练跳绳,我其实之前也不是很理解,觉得跳109个满分就可以了,毕竟109个看起来也不是太难,家长何必这么紧张呢。
根据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这份文件,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总共是五个单项:
- BMI,计算公式是体重/身高²,千克/m²,权重15%;
- 肺活量,权重15%;
- 50米跑,权重20%;
- 坐位体前屈,权重30%;
- 1分钟跳绳,权重20%。
之所以大家格外重视跳绳,应该是这样几个原因:
1、跳绳属于技巧类的,跟体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技巧,短期练一练是可以快速提高的。
2、跳绳是这些项目里面唯一有加分的。你没看错,其它项目最高是100分满分,而跳绳在100分基础之上,每多跳2个可以额外加1分,最高加20分,这样跳绳的满分是120分。这份文件里面特别备注说“一分钟跳绳为高优指标”。在去年底发布的北京中考体育考核方案中,跳绳也是一个可选的考核项,分值为70分体育总分中的8分。
3、跳绳确实是这几项的基础,体前屈我不敢确定有没有用,但是跳绳练的重点是腿部力量和手脚配合的灵活性,所以对跑步、肺活量和BMI应该都是有正向影响。
4、跳绳器械简单,对场地要求也不高,一根绳在哪都能练,在学校和家庭都比较方便。并且一根跳绳也没多少钱,在全国范围来考虑,属于人人练得起的项目。
另外一个,根据2019年的一则新闻,其中对北京朝阳区的一位老师进行了采访,老师是这么说的:
他也提到了体测成绩对区级三好学生等评选的重要性,何况因为跳绳有额外加分的选择,这样就不难理解了。
抛开这些功利性的因素,跳绳作为一个体育运动,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骨骼发育等方面有诸多好处。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真的是一个好习惯啊。(胖子掩面)
零基础如何学?
这个部分我当时也找了好多资料,包括一些视频,加上后来这个过程走过来,我总结一下我们学习的过程。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已经会跳绳的请跳到下一节。
第一步:分解动作练习。把绳子从身后摇到身前然后停住,双脚跳过去。就这个动作一直练,练到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跳绳动作。
这一步当然最难。不过幼儿园中大班的小朋友,体能方面不是问题,手能摇绳脚能跳,唯一要学的就是手脚要配合,即手摇绳子到什么位置,脚跳起来刚好能过去。
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耐心,不要着急不必上火。我们觉得很简单的动作,对于完全没学过的人来说,它就是很难的。任何事,都是会者不难。就好比游泳、骑自行车这样的事情,成年人里也有很多不会的,会的人同样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他不会……
第二步:前面这个分解动作练得足够熟练了之后,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目标就是能跳一个:
这一步的到来是非常关键的,说明前面的分解动作已经练到一定程度了,体会到了绳子从身后摇起,摆动到身前,再把双脚跃过去的过程,手脚完成了初步的配合。
第三步:在会跳一个完整动作的基础上,想办法接下一个。一般来说,刚学会一个完整跳绳的状态,都是使了全力才让绳子从脚下穿过去。这个时候,绳子已经是处于失控状态了,孩子做不到把绳子再接着摇起来。
也可以父母来帮他摇,像跳大绳那样,让他去体会连续跳的脚上动作,绳在什么位置起跳(连续)。我记得我们在能跳两三个到二十个的阶段,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第四步:从能跳十几二十个,到跳五六十个就容易多了。这种状态下,就是开始呼吸急促的有氧状态,很多小朋友可能不太适应。
这一步重点是调整呼吸的节奏,可以尝试两呼两吸法。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在长跑中经常会用到,长跑是用鼻子两次吸气,一步一次,再用嘴吐气,一步一次,这样是一个呼吸的循环。
经过这个阶段,一分钟100个以上问题就不大了,应该说每次都差不多能保证在100个以上。
第五步:调整体态,脚离地的高度,手摇绳的姿势等。
在前面的阶段,就不用太纠结这几点了,即使他明白道理,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些都是属于小的改进,需要一定的练习强度,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感觉、调整优化。
比如上身要挺直,手部摇绳幅度要小,脚离地面合适而不浪费体力的方式等等。
这一步如果完成得好,到150+并获得加分应该就差不多了。
推荐一个进阶的App
“天天跳绳”这个App是我一个月前开始给孩子用的,我自己觉得帮助孩子完成了上面讲的第三到第四阶段的进阶,也就是从每分钟100~120个这个区间,迈进到140~160这个区间。
上个月我去公园,看到一个家长在用一个App帮孩子做跳绳计数,我就问了个他这个App的名字。不过回来过了一两天有点忘了,我又自己搜索了半天尝试了好几个才确定是这个App。
这个App主打中小学生跳绳,通过跳起再落地的动作识别并自动计数。打开App,放在手机支架,或立在墙角上,就可以使用。
共有三种数据模式:计时模式,计数模式,自由跳绳模式。
在计时模式下,可以设置一分钟为一组,总共进行3组,每次休息间隔也可以自己设定从10秒到60秒不等。
在计次模式下,可以设置多少个为一组,总共几组,每次休息间隔多少秒。
跳绳时每次计数都有一个声音,相当于是节拍器,这样比较不容易乱了步伐,还有温柔的小姐姐一直在旁边鼓励。而且还有等级、勋章等激励体系,这种游戏化的进阶体系让孩子更有动力,更容易坚持下来。
单次跳绳结束后,还可以点开看详情数据,知道这一分钟里面大概是怎样的一个节奏分配,这样有利于自己分析改进。也有按周、按月的数据统计等。
更厉害的是,这个App还支持加入孩子的班级,发起跟同学的PK。也可以分屏两人同时进行比赛,瞬间开启亲子竞赛模式。有些学校的体育老师甚至直接在上面布置作业,学生需上传跳绳视频完成打卡……
这还没完,它现在已经不止是一个跳绳App了。还有更多的体能训练,包括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规定的体测动作,跑步、篮球等技巧教学和篮球的运球计数等功能。还有一些趣味的健身小应用,小孩子也都很喜欢玩。
总之,强烈推荐这个App,真正起到解放父母,还让娃跳得更有趣跳得更快乐,不知不觉提高跳绳成绩,真是一举多得。
毕竟跳绳虽好,但是无奈实在太枯燥了,不光累,还要自己数数,能让娃坚持跳下来才是最重要。当然,大人也是可以使用的……
(这不是收费推广,毕竟我也没几个粉丝……)
说一下绳子
最后说一下用什么绳子。我们家用过“竹节跳绳”和“沙式跳绳”这两种。
很多人推荐早期学习使用下图这样的竹节绳,我们也买过至少两三根,不过我觉得并不太好用,略有点重(对于还不会跳的来说),且中间这些竹节的质量不太好,容易裂开。
后来我就一直买的是“沙式跳绳”,下图这种的。PDD几块钱一根,一次买上两三根,因为孩子去学校容易掉……
这个绳比较轻便,孩子用起来不会很累,并且也不会打节,打到身上也不是很疼。
绳子的长度,如果是成年人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适当的长一些,差不多可以提高到肩的高度。毕竟这个时候他们的动作幅度比较大,稍长一点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关于跳绳,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猜你喜欢:
1.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标明出处,谢谢!
2. 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本站不参与制作,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
3. 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
4. 本站资源仅供研究、学习交流之用,若使用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授权,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
5. 与我联系,可加微信:jyfcjing(如要加入学习交流群,备注: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