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们邀我写篇文章聊聊“三年级现象”。回想过去这一年,确实还是有一些想法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

虽然短视频的主播们说每个年级都很关键,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三年级真的就差不多开始分层了。越往后,差距只会越大。当然,掉队的和逆袭的肯定不乏其人,但在茫茫人群中终究还是少数。回想回想你小学时的同学,好像他们在之后学业上的表现,与你印象里面三四年级时的位次大抵上还是相差无几的。

我搜了下“三年级现象”,聊的文章有很多,但大多还是聚焦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等,就学习而聊学习,我觉得是把这个问题聊小了。

美国科学家罗伊·阿玛拉(Roy Amara)说“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又低估它的长期影响。” 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曼在1998年的时候下论断说“到2005年前后,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互联网对于经济的影响还没有传真机大。”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想说,我们可能在短期内高估了三年级成绩好坏的重要性,但也可能在长期低估了三年级的重要性。“三年级现象”不是在三年级一下子发生的,“三年级现象”既是承前的,也是启后的。就像我们读历史书,史书上的历史朝代都是断代的,可以清晰到具体哪一年或哪一个事件为一个朝代的起和止,但真实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能感觉变化不是那么突然地发生的,更多的是渐进的。

我先来尝试概括和列举一下“三年级现象”的成因:

  1. 提前学的知识“储备”用完了。大多数家长所做的家庭启蒙,可能也就只够管到一、二年级。数学的加减乘除,语文的认字认词,英语简单的交流对话。到了更高年级,家长不太能全科辅导了。
  2. 玩耍的时间被压缩了,尤其是现在一、二年级双减,几乎连作业都没有。而到了三年级书面作业的量体感明显地上升了。这部分挤压的都是原来在玩耍或者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孩子对作业表现出了一定的厌恶情绪。
  3. 孩子长大了,他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一方面是不那么听话了,更重要的是他解锁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大人们整天抱着手机,原来手机上确实有很多好玩的,短视频、游戏。他想看一些自己喜欢的闲书,比如动漫,反正不是家长愿意他们看的。他们开始对游戏产生了兴趣。等等。
  4. 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了。比如一、二年级更侧重于记忆能力,你只要把学过的东西都记住就差不多了,毕竟内容也不多。但是三年级开始有了一些需要“动脑子”的内容了,比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里面的应用题。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做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自己要去思考,仅仅靠课上听课开始不管用了,更何况有些人听课也没好好听。
  5. 阅读的差距开始显现。一、二年级的孩子拼的是识字量,但是你学完了字之后,理论上来说新世界的大门就向你敞开了。认字只是基础工具,认完字之后的分化开始出现。阅读的量的积累,让每个人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认知体系。有一些人开始表现出更大的格局,以及更高的自律性。
  6. 学习任何一门东西,都是开始入门的时候更容易,后面逐渐加难度。家长应该很有体会,很多兴趣班,带孩子去体验的时候孩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报了第一个班的时候还能勉强去上,但是随着难度的提升,很多孩子就不愿意再去了。太多人处于入门即放弃的状态。

以上这些,是我大体上能够想到的一些点。三年级与其说是一个新的阶段,不如说是对前面若干年生活学习习惯的一个“检阅”,当然也会决定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态。

接下来我将结合上面我提到一些成因,并结合几科的学习来聊聊我对三年级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要尽早放手

就我所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管得太多,管得太严。包括我,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也尝试过做精确的时间表,当然我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方法。

我们经常会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一点没错。就像有个比喻说得很好,家长是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却总是想着抢夺方向盘。孩子逐渐大了,他要对自己的生活安排有掌控感。家长必须要学会放手,或者说是不得不。

回想我家三年级这一年,我整个的感觉是比一、二年级更加地放松,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松弛感。

每天放学都有一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回到家里,也只要完成学校的作业,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晚饭后到睡前的时间基本上是自由安排,不作过多的干涉。周五或周末的晚上,有空了大家就一起看看综艺或电影,以及游戏。

当然,这肯定是有前提的。不是谁谁说怎么样,我就也这么做。也不要把我这句话简单地理解成不用管孩子学习。

在我们家,其实我一直是不怎么管校内学习的,也不买同步校内的教辅。除了三上我买了一套校内同步作文,毕竟是刚学作文嘛,一些技巧手法还是需要学习一下。

平时语文的字词掌握得比较好,很少写错字,这块基本上就不用管了。三年级的阅读和作文需要稍微留意一下。比如阅读这块,我有次偶尔拿起过他的语文课本,让他给我讲讲课上老师是怎么讲这篇文章的,发现他基本上讲不出太多东西,书本上也很空基本没有写什么课堂的笔记,我记得是三上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就给他逐字逐句地过了一遍,按精读的标准给他拆解一下文章。后来我找了邵鑫的《阅读真的很难理解》这个视频课件,这个暑假还让他隔天看一课。三年级的作文是比较磨人的,如何拆解题目,想典型的事例,组织文字,再到文章的框架。这一年的作文,基本上是妈妈会和他商量和讨论了之后,他才动笔写。我觉得他的作文写得也比较一般,还没真正摸到门道,但也正常,都有个过程。

数学这块我们是坚持不提前学的,按照老师的来就可以了。一年级还练了小一阵子口算,一、二年级还做过高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把这些都给放下了。刚刚过去的三下,8次单元测有5次数学是满分,剩下的有一次一个大题说不会做,其它的还行。毕竟校内数学真的不难,看看课本和试卷就知道了。我始终觉得,在数学学习上,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人为加量,学得难一点,却让孩子觉得自己数学不够好,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这种损失比会几道题要大得多。

英语就不用说了,因为领先校内太多了,印象中可能偶尔有一两次考不到满分的。他每次说起校内的英语,就说boring。但我总是提醒他,英语好和你英语考试是不是满分不存在必然关系,老师上课还是要认真听。道理很简单,如果能听会说就算好的话,那每个人说自己的母语都是很厉害的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上语文课呢?所以学习语言是去学习这门语言的规律,更高级的表达,而不仅仅是会认字读书就可以的。

所以,能放的就要放,能尽早放的决不拖后再放。因为早晚是要放的,在你仍然能够总体上掌握的情况下,有序地渐进地放。

任何人做事,都希望能有成就感,孩子也一样。我自己可以管理我自己的时间,我自己可以处理好我自己的作业,我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管得严严实实的孩子,只是现在还不敢反抗罢了,但是总有那么一天。所以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积极地化解,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主动权交还到孩子自己的手上,相信他们可以做好。

二、外紧内松

说完了放的部分,再来说说收的部分。

其实原则上来说,就是要营造一种外紧内松的氛围。家长需要积极一点,需要稍微紧张那么一点点。但是这种压力不需要全部给孩子,可以有选择性地给到他一些。

比如今年暑假,我们带着孩子参观了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回来以后,我查了查今年北京地区两校的录取分数线是差不多的,同时了解了一下今年我们所在的区最好的高中的情况。在我们所在的区中考考生大约为7000出头,能够考上这所高中的人数大约为520人,即录取率是7%。而这个学校520人中,能够达到武汉大学分数线的学生大约在120人左右,约为23%。我在闲聊的时候就跟孩子介绍了以上的情况,只是感叹一下考上这两所学校没想到这么难了。

再比如聊聊职业的兴趣。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问他以后想做啥。他总是回答说,长大了要玩乐高。他从差不多3岁开始就很喜欢乐高,是一个乐高迷。我就跟他说,好像没有专门搭乐高这样的一种职业。后来他在Youtube上看到一些搭乐高的视频,说或许可以做一个这样的频道,有广告费。这似乎就说得通了,所以我没有完全否定他要玩乐高的这个想法。

再到了去年,他开始对化学有一些兴趣。在英语口语的cambly平台上,我们就给他约有化学背景的外教,聊了很多化学相关的话题。从今年开始,他说以后长大了要成为一个化学家。

孩子的兴趣会变,志向也会变。我们都说希望培养一个有自驱力的孩子,所谓自驱力,就是要有美好的愿景作为信念,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并且付诸实践。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去接触,多去尝试。在不断地尝试中,逐渐喜欢上一些事情,解锁更多的可能性。就跟散文的写作一样,你应该有一条主线,然后不断向外去延伸和拓展。

学习是一个回报周期很长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因为看不到学习所能得到的好处,而只有不停地读书、做题、考试。甚至因为做不好而只有收获挫败感,却没有得到更多正向的及时反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正好相反,它总是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你反馈,给你奖励。

说到游戏,三年级可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槛。像我们家的这位,就是在三年级的时候经同学“介绍”而喜欢上了Minecraft这款游戏。因为它像素方块人的造型,跟乐高有较大的相似性,他是一见倾心。

我们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地早晚会让他们接触到游戏,除非你的孩子是一个天生的游戏不敏感体质。虽然我们家其它人都不玩游戏,但光讲道理没有用,我还是给他装了游戏。过去的一年,在这场相互较劲的“攻防战”中,他似乎还略占上风。iPad上买游戏,switch上买游戏卡作为生日礼物,甚至生日蛋糕都是买的Minecraft主题。但我们至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里不能接触游戏相关的包括视频、有声书等等,周末或假期有时间可以适当娱乐。

我甚至有时候也会怀疑,我这样做究竟是不是对,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我是希望能够在这个阶段,确立好边界,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游戏可以。很多人说不给孩子接触电视,也不让他们玩游戏。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更好。但我想,如果现在孩子只是屈服,那初中的时候怎么管,大学的时候怎么管?

三、聊聊学习

最后来聊聊学习。

教育从来都是个性化的,或者用因材施教更好。不存在一套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能适用于所有人。我也更没有这个能力来告诉你怎么做就行。但我自己一直是坚持两个原则,那就是:缺啥补啥,将来需要啥就补啥。一面是当下,一面是将来。

像语文学科,三年级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阅读提升了难度,并且开始写作文。 上面我也有提到,像我们家语基一直是不错的,所以这块就是跟着学校和老师的思路来就可以了。阅读和写作方面则是需要一定强化的。因为我们平时听英语的时间居多,加上这一两年阅读兴趣逐渐往科普方向上转,所以中文的文学性文本的阅读量是不够的,精读的阅读技巧也是需要加强的。所以我有意识地买了一些名家散文类的中短篇文学性强的书,再看邵鑫一系列讲精读的视频,作文来一套同步作文。我觉得这个量就够了。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爱看书,也看了很多书,语文成绩自然不会差。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在三年级以前,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认字,所以趣味性强的能够带动认字的书是比较推荐的。但是三年级之后到初中阶段,这个时期,还是需要刻意地进行文章技法的学习,积累词句。如果没有这一步,那就只能看个人的悟性了。“读书多”是“语文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数学方面,因为二年级学完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尤其是二年级乘除法学完之后,开始变得复杂和灵活了很多。有很多应用题是基于乘除法的,比如路程=速度x时间,总价=单价x数量,等等。计算部分也因为乘除法而变得复杂起来,比如很多的巧算,加括号和脱括号等等。三年级也是很多孩子开始接触奥数的时候,很多题目家长都不会做,何况孩子呢。数学方面我一直强调基础,强调信心。如果数学成绩不能稳定在90分以上,一定要回到课本,只做最简单和基础的练习。

至于奥数,我们其实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做过高思课本,但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把这块给停了。对于我们这种坚持不提前学的孩子来说,三年级做三年级的高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从这些只一味做难题的材料中,我感觉孩子体会不到做数学题时有那种美妙的感觉。而在三年级结束的这个暑假,我们用上了Beast Academy,孩子就很喜欢,这个暑假在家三周多的时间用了35个小时。我在去年听过几次留学的讲座,老师特意提到,一个是学英语,另一个是用英语学数学。而我们正好英语算是有一定的底子了,也有出去的想法,所以我倒是觉得BA很适合他。真是相见恨晚,要是我能在三年级刚开始的时候给他用上BA就更好了。

再来说说三年级的英语。英语是两级分化最严重的一个学科,提前学的同学有的甚至可以将高考试卷做到130分以上的水平,而很多孩子还是零基础三年级起点。

零基础的非常麻烦。最近这刚开学的一周,尤其碰上了今年教材改版都说难度很大,网上就有很多孩子读英语读到哭。对于我们学过英语的人来说觉得不可思议,一句话三五个词语,多听几遍也不至于这样吧。其实是我们的想当然,因为英语的发音里面有一些音是中文没有的,所以对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这并不容易。如果你不信,找个身边的广东、福建或者江浙的朋友,给你来两句方言,你看看你用多久才能学到发音9成像吧。如果要我给建议,还是听,一定要多听,标准音听个二三十遍打底,一定要在基础阶段把发音的问题解决好,起步还是很关键的。

提前学的,按照自己节奏来就可以了,因为大家进度都不一样,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可参考性。我们在这一年里,还是保持了大约每天1.5小时左右的听力时间,每周三节的口语课上了快一年,阅读开始做Reading Explorer。用英语学数学、化学,玩Minecraft,今年暑假上了Synthesis的Summer Camp,算是迈出了“用英语学”的坚实的一步。

四、最后说两句:

这个命题作文不好写,断断续续好几天才码完。

回想过去这一年,最主要的感觉是孩子长大了,更调皮了,更贪玩了。学习方面,学校的部分大概在5%~20%分位之间摇摆,并不出众。但是这也符合我的预期,所以我几乎不干预校内的学习。除开作文书,都没买过任何一本其它的教辅。

都说12年的学习是马拉松,所以紧跟大部队,以较轻松省力的方式保持住自己的位次,后面可以慢慢一点点加压。

学习之外,该放松的放松,多增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多去不同的地方看看,增加人生体验和阅历。适当补充一些学校不教,但是你认为对未来竞争力更重要的软实力。

孩子们长大了,我们的育儿观、教育观也要保持更新,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引领。如果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那至少要少给一些反向的作用力,让他更自由地生长。

猜你喜欢:

本文链接:https://xuebajiajiayou.com/3739/

公众号:学爸加加油。加微信jyfcjing进交流群,备注“网站”。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