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在苦苦思索和寻找孩子英语学习的良方。
我们两口子都没出过国,平时工作、生活中也用不上英语,基本也就是保持在大学英语六级,勉强对付个新马泰旅游的水平。
孩子3岁的时候,上了私立双语幼儿园。恰好当时我也入职了VIPKID,线上一对二的外教课孩子上了一年半。家里面订了两年的High Five杂志,也会偶尔看看英文动画片,少量的英文绘本,陆陆续续地读过一些Raz。
我们自认为对孩子英语学习还算重视,也投入了时间、精力、金钱。但是到了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如果我给他读一本双语的绘本,他还是愿意看中文,而不是英文,如果是稍复杂一点的纯英文绘本,则会直接拒绝。
上了小学,“学习”这件事情才正式提上日程。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同龄的孩子学得好的甚至Raz已经读到了O/P/Q,而我们估计也就读个D。那个时候内心是有点慌乱的,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
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
后来我在三个月内读了十几本孩子英语学习有关的书,有了更多的一些认识。而我也渐渐认同,其实要学好任何一门外语,达到他们的母语者相近的水平,与学习自己的母语应该是差不多的路径。如果在孩子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有任何想不明白的地方,那就去回忆我们是如何学习自己的母语的:
当我们刚出生时,被周围各种人的话语、有声的媒体、视觉可视物等包围。一年多后,或早或晚地开始学会说话,从简单地模仿字词发音,到逐渐形成连贯的句子,从生活日常和具体实物,然后到抽象的思维。
四五岁时,可以认下一些字,将平时耳朵里听到的自己嘴巴上会说的话,与文字对应起来,原来“妈妈”的“妈”是这样写的,好像有了惊人的发现。
到了小学,开始系统地认识文字,学习拼音,学习书写,将那些平时能说出的话,借助文字写出来。
继续往后,就是各种能力的全面提升。到了初中阶段,除了心智上不那么成熟以外,总体上语言能力应该与成年人无异。
所以,英语(或者其它外语)的学习大体上也可以用这样四个阶段来概括。即使英语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一门外语,但是他们可以在较小的年纪接触,用大量的影音媒体资源,也可以获得这样一个类似的模拟状态的学习环境。
这个顺序完全符合“听→说→读→写”的四字顺序,听和读作为输入,其中听力在早期居于首要地位,而读则在中后期居于主要地位。
一个天生的聋子,极大概率是一个哑巴。因为他没有听到过声音,也就无法使自己发出类似的声音。而我们所谓的文盲,就是只有“听说”,但没有经过“读写”训练。
我们很多父母,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但是听得很少,最后还是哑巴英语。我们习惯了听机器读音,却在听到正常语速真实的外国人说话时听不懂,看电影和美剧还是要借助字幕,并且多年下来基本没有进步。我们更擅长外语的阅读,用眼睛来看,恰是因为我们认识的大多数单词都是通过背单词的形式用视觉记下来的。以上这些现象,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这算不上是什么“新发现”。
后来我组织了一个学习群,经常会有一些新的群友问我这样那样的英语学习的问题,于是我就制作了一幅下面这样的路线图:
图的好处是直观、清晰,但是里面会缺失一些细节,以及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所以,我扩充为这篇文章,作为我们孩子步入这个体系一年多的一个小总结,也为后来者分享一些经验,希望给读到本文的读者们一些参考。
对路线图的总体解读:
在这张图里面,横向坐标是四个阶段,大体上参照我上文所述的母语学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5岁以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母语学习的2岁前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听。听到一定程度,可以张口说一些,但说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以将脑海中的相关片段,在遇到合适场景的时候学着说出来,本质上是一种模仿。
第二阶段是5~8岁,相当于我们母语学习者的幼儿园到一年级,听仍然很重要,要能开口说。在这个阶段,要能看懂动画,听懂故事,认识基础的1000~2000词,可以阅读一些浅显的故事书,少量地学习拼写,进行一定的书写练习。
第三阶段是9~11岁,相当于我们母语学习者的二年级到五年级,听的量适当下降,将比例匀一点给阅读。在这个阶段,能听懂中长篇的故事,例如哈利波特,蓝思值达到800~1000,可以看得懂科普的英文视频,阅读能力达到母语三四年级水平,写作相当于二三年级水平,100词以上的文章没太大问题。
第四阶段12~18岁,相当于我们母语学习者的六年级到初中毕业,阅读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听说。在这个阶段,基本实现听力自由,看新闻、听演讲,只要不是学术性非常强的内容都能听懂,英文小说基本上看起来没问题,写作500词以上的小短文。
总体而言,每个阶段是要落后母语大约2~3年,如果可以保持一定的强度,或者将英语用于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也可以达到与母语并驾齐驱的效果。
我用四种颜色对不同的能力和下面的内容板块做了标注。可以看到,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是母语学习的状态。
而我们传统学英语的方法,大多数人是要求这四种能力同时进行,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一个新单词在新学习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听过,刚听过,就要求能认读,能拼写。
我们很多父母,在不是那么重视听力的情况下,要求孩子新学一个课文,有很多生词的情况下,仅听了一两遍,就要求孩子能自己读出来,这也是不太合理的做法。
盖兆泉总结她的经验时说“听力要领先阅读2年”,而另一位家长则说“没有听过的不说”,都是在强调听力在先,听过的,甚至是听过很多遍的,当你再看单词时,只需要对上号就行,这样学起来就很快。
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解读
下面我展开详细解释一下,在不同阶段,不同能力时期,具体应该怎么来做。考虑到排版的需要,我这里标注的9个大块,分得还是比较粗的,你能够大概明白和理解就可以了。重点不是为什么分了9块,而是这9个块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来分的。
①(听)3.5岁及以前
可以把这个模块理解为是一个预学习。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国的父母,自己的英语能力是有限的,或者发音是不太标准的,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给孩子做展示,只能借助于动画的画面。但是太小的孩子,没有办法长时间看屏幕。
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学唱一些儿歌,可以少量借助动画画面,3~5分钟看一遍,剩下的就是听、唱就可以了,作为亲子互动的内容。
这一类的资源很多,比较出名的有Super simple songs/ Mother goose,以及Youtube Kids这样的App。
这一项适合作为孩子的早期启蒙,不需要带有很强的学习目的。如果错过了,跳过这个时期也可以。
② (说)3.5~6岁
这里我所谓的说,其实是通过看的方式来听,借助画面的意思来理解听的内容。可以把这里作为语言学习的正式起点。
这个阶段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我们学习语言的早期阶段,孩子都是观察父母的行为,寻找语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理解语言。然后模仿,用自己的发声系统尝试着发出类似的声音。
母语者天生具备这样的环境,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生动鲜活的画面。那么作为外语来说,只能借助视频和动画的形式,给孩子人为地在家里制造一个使用语言生活的环境。
在语言学习领域,有句话叫“名词指着说,动词TPR”,TPR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演的意思。比如你听到了一个“吃饭”的指令,你就左手端碗,右手拿起筷子吃饭,表演给孩子看。如果只是“饭”,你就指着米饭告诉孩子这就是“饭”就行了。
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适合用来学习语言,注意找那些提到名词的时候有画面,说到动词的时候有动作的动画是最佳的。关于这个阶段,我有写过专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10个有趣的视频资源。
这个阶段,如果你可以做到每天坚持听一小时,那么半年就会看到成果,一年就能基本完成这个阶段。表现为可以生活中遇到合适的场景的时候,引用和复述动画片中看到过的英语词汇和句子,听力词汇达到1000词以上。如果考虑眼睛和视力的问题,最少也要做到每天半个小时,剩下的半个小时,可以把看过的视频的音频提取出来来听,以凑够听一小时。
③ (读)5~8岁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拥有1000~1500左右听力词汇的基础上,加入文本的阅读,通过这一步,将听力词汇逐渐转换为视觉词汇,开始认字了,相当于我们学习中文认字的时期。
如果是配合点读笔的文本阅读,更早一些也是没有问题,它的原理跟第二阶段类似,都是通过画面来理解词汇。只是相较而言,动画的效率更高一些。如果你的孩子更喜欢通过印刷品的音和画同步来读,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阶段的推荐读物是牛津树和Raz,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读物。分级的好处是词汇、句型等等都是逐级而上的,难度一点点递增,能力也逐渐地同步提高。
在Raz的早期,比如字母H以前,重点都是音画同步,以画促听。所以做Quiz、跟读这些其实都不需要做,快速推进,积累词汇是最重要的。
④(听)6~8岁
这是听的第二阶段,需要在第二、第三点的基础之上,差不多牛津树听到7级左右,或者Raz在I/J/K 的水平。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裸听,即不借助任何画面的辅助,仅仅听音频,就能够听得懂七成以上。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熟悉和积累听力词汇量,争取达到2000~2500的词汇水平。
到达这个阶段,孩子的英语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也是第一次飞跃和质变的开始。因为不再受制于眼睛,如果有自己喜欢的故事,一天听3~5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
你需要了解“章节书”,“初章”“中章”等概念,一些典型的故事系列比如《Fly guy》《Frog and Toad》《Nate the Great》《Magic Tree House》等等。
⑤(写)7岁及以后
写的这个部分,我没有划分得很细。这一块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只是参加国内考试,则对写的要求是很低的,在这个体系里面成长的话,不刻意练习都没有太大问题。
从基础的单词拼写开始,到语法的学习,写作的练习。相当于是咱们母语学习者进入了小学一年级,才正式学习写字,直到最后拿出一篇300字左右的中文作文(高考英语作文是120词)。
写作是建立在阅读、视听基础之上的,跟说一样,是一种输出的形式。大量的输入是提高输出水平的前提。我没有严格的实验数据,但我推测输出可能为输入量的3%~5%区间,是一个比较低的比值。
当然,必要的写作训练,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⑥(说)8岁及以后
这是看视频学口语说话的第二阶段,接在英文动画片的后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更多地学习学科知识,更多地接触自然、人文、历史、政治、社会等等,逐渐从虚构作品转向非虚构作品,这是观看视频内容的转向和升级。
另外就是口语,需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如果有条件的,需要请专门的口语外教老师,按照一定的频次进行Freetalk的训练。或者是父母口语水平比较高的,跟孩子进行一定的对话。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让孩子自己跟自己说话,进行练习。总之,如果想达到口语流利,在有词汇积累,大量视听的基础上,也必须重视这种训练。
⑦(听)9~12岁
这是听的第三阶段,由中章向高章迈进,可以听懂原版的哈利波特、纽伯瑞的小说、大多数的播客、新闻节目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网络上的“牛娃大跃进”,很多孩子在6~7岁这个年龄就号称可以听哈利波特,一般是观影在先,或者阅读中文版在先,适当降低了英文难度,且大概听个7成左右的故事情节。而我这里的听懂是指第一次听到类似难度的英文文本,能够真正听懂9成以上,只有少数单词需要猜一猜、查一查的情况。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用中文的水平来比较的话,差不多是当孩子可以阅读同等难度的中文内容的时候,也就是三到五年级的中文阅读水平,与他的英文听力水平相齐平。
⑧(读)10岁以后
这是阅读的第二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即读完所有的Raz,大约相当于蓝思值1000以上,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可以阅读高章的虚构作品,以及逐渐步入各类非虚构的阅读。
从中文母语的角度来看,大约在3年级以后,或者在这张表中的第三阶段,阅读能力将追赶上听说的能力,并在之后逐渐领先。
在第四阶段及以后,阅读能力开始居于核心地位,成为我们摄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只有深度的有价值的阅读,才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水平,从而带动其它能力。
语言是工具,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最终会成为语言文字能力的天花板。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则必须承载更高级的观念,更抽象的逻辑,更具内涵的思考等等。这一点,在任何语言文化中都是成立的。
⑨(听)12岁以后
12岁以后的听力,应该达到除了学术性文本以外的绝大多数材料听起来没有问题,即听力自由阶段。
请注意,这里的“自由”现在也已经被很多人用滥了。比如3岁实现阅读自由,指的可能是自己可以独立读一本以图为主少量文字的绘本了。需要警惕这种所谓的自由。
除了学术性较强的专业书籍以外,如果可以从书架上随便抽一本书,都能读懂9成以上,我认为这是阅读自由。同样,随便打开一个英文的视频,或者一段广播,任意加入一个对话,都能清楚明白地接收对方的意思,这才能被称为自由。
对路线图的补充说明
我制作的这张路线图,可以作为一窥英语原版路线的一个引子。我试图用最短的篇幅,让你了解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大概在不同阶段需要做一些什么。
我们孩子目前大概进行到了图中7~8岁之间的状态,与他的实际年龄相符,大约也才走完了图中1/3的进度,后面也仍然有很多有待探索和实践的。
这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计划,更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事实上,孩子还是存在天赋的差异,投入的时间、专注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每个模块的持续时间,先后顺序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机动地作出适当的调整。
同一个模块里面,类似程度的材料是很多的,如果不喜欢,换一套就可以了。如果暂时觉得难度太大,可以在较低的一个层次上多做横向的扩展,过一段时间再来试试。
如果你能读到这里,想必对于孩子学习英语是有一定的追求的,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经无需我多赘言。你需要做的就是付出实际行动,和孩子一起坚持和努力了。
如果你看到本文时,孩子已经在6~8周岁,应该也是适用的,只是需要加大前面几项的投入时间和强度,尽可能短地压缩前1/3的时间,争取在1~2年内实现,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不巧孩子已经在8周岁以后了,那么或许也可以适当借鉴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
感谢阅读,全文完。
猜你喜欢:
本文链接:https://xuebajiajiayou.com/207/
公众号:学爸加加油。加微信jyfcjing进交流群,备注“网站”。
1.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标明出处,谢谢!
2. 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本站不参与制作,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
3. 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
4. 本站资源仅供研究、学习交流之用,若使用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授权,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
5. 与我联系,可加微信:jyfcjing(如要加入学习交流群,备注:加群)